新闻中心

赢博OFweek新能源汽车网

2024-07-02 18:18:3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赢博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再度宣布降价,最高降价幅度达到5000美元,折合超过三万元人民币,此举可能导致它在中国市场也将再度降价,这对国产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巨大的压力。一、特斯拉掌握着价格战指挥棒从2019年特斯

  众所周知,PPT造车9年的贾跃亭,终于在上个月有了真正实际性的动作。那就是FF91开始SOP了,也就是量产了赢博。在直播中赢博,贾跃亭表示:“九年为梦想窒息,终于迎来颠覆时刻”,他要与合作伙人一起,将FF打造成智能电车时代下的“法拉利+迈巴赫”

 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609篇原创文章这几天,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走势依然是波澜不惊,唯一比较爆炸性的消息是华为再次宣布了不造车,有效期5年,究竟打得什么算盘?又会对行业尤其是赛力斯造成多大的影响?01华为

  2022年比亚迪狂飙 3月29日的业绩会上,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又立了个FLAG,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,一举超越“南北大众”。年销量300万辆打底,力争360万辆。不仅要做新能源第一,还要做所有车企的第一

  无人驾驶是否是皇帝的新装? “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,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,它(无人驾驶)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。” 这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一场投资者大会上自曝的金句

  出品新品略财观(原NBS新品略)?????作者吴文武传言已久,信号越来越近,特斯拉小型低价电动车要来了。01特斯拉低价车要来了新品略财观关注到,特斯拉当地时间4月5日发布了其可持续性能源发展“宏图计划”第三篇章(Master Plan Part 3)的完整文件,再度吸引全球关注

  文 谢泽锋编辑 杨旭然跟随特斯拉降价、短暂改名HUAWEI问界后,华为和赛力斯集团(原小康股份)合作的“AITO问界”竟然光环尽失,2023年以来遭遇了销量的断崖式下跌。1月,问界销量4475

  评一周车股,察百态车市。本周股市只交易了四天,但却以全线小幅上涨收官,大盘表现和天气一样走出阴雨,拨云见日,特别是最后两天更是春意十足,之前的寒气尽退。随着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,经济整体向好的局面

  3月以来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使得汽车行业普遍承压,不过,从4月初公布的销量成绩来看,造车新势力并未受太大影响,反而呈现出一种整体复苏的态势。 3月销量榜单中,零跑汽车的回暖之势最为明显,新车交付量达到6172辆,环比暴涨93%,是五家造车新势力中增速最猛的车企

  “任正非怒了……”“华为内讧了……”“余承东要下课了……”“余承东要去小米了……”这几天围绕华为造不造车产生的争论,不知道养活了多少标题党。要说华为也真是强,一款车没造赢博,弄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舆论鸡飞狗跳

  4月第一周,各大汽车厂商纷纷“放榜”。 特斯拉在1月初掀起的降价狂潮,至今余波仍在,那么,特斯拉这波降价的效果如何呢? 官方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达到42万辆,同比增长36%,创下历史新高

  创维汽车母公司 最近汽车圈的“红人”又多了一个,那就是创维集团、创维汽车的创始人黄宏生。 在创维汽车春季技术生态大会上,他说:“开创维汽车,寿命延长30年,让每位车主享百岁人生

  《港湾商业观察》李镭 在整个华为内部,多年来似乎没有一个人像余承东这样高调。如今,在世人的眼中与跳槽的不实传闻中,余承东显得有所落寞。 一定程度上,任正非的确给了余承东当头一击。 被创始人任正非

  导语 Introduction 在车圈这个嘈杂的大环境里,余承东受委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毕竟还有一群人如坐针毡,等着被降薪呢。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罗 超 编辑丨靳鹏辉 打工人,打工魂,打工人都是人上人

  国六B是个筐,现阶段任何国内车市遭遇的问题都在往里面装。网上节奏一带,似乎降价潮、库存压力这些问题的症结,都在今年7月份切换国六B排放标准这里。既然气氛烘托到这了,目前给推行国六B实施“缓刑”的声音也越来越多

  导语 Introduction 美国在这条强行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的路上到底还能走多远? 作者丨樊舒琪 责编丨罗 超 编辑丨靳鹏辉 在美国,整顿职场不是90后、00后们的专利

 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,既要低头拉车,更要抬头看路。蔚来和理想两家造车新势力2022年在新车交付和营收上都取得了更大的突破,但同时各项投入也只增不减,亏损面进一步扩大。 蔚来和理想陷“增产不增

  在本周,阿里的“ChatGPT”通义千问正式发布,成为国内第二个类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产品,在国内外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在大爆发的当下,GPT类的大模型正在迅速向我们的生活中拓展延伸

  导语 Introduction 市场很大,难度不小。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罗 超 编辑丨靳鹏辉 前脚还在考虑拉不拉拉布拉多的货拉拉,似乎也要加入造车大军了。 近日

  在公司里做一份年度规划,最合理的逻辑是,先确定大方向,制定目标,然后给到各种策略和方法使其最终能够无限接近目标,最后将逻辑、目标、方法论等落到具体的团队和人身上,就形成了管理。 所以,在大多企业中,每当重要的人事方面发生变动时,那基本上意味着对逻辑和目标的思考已经完成

搜索